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需打组合拳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需打组合拳
分类:教育论文 热度: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需打组合拳

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蕴藏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背后的“唐诗宋词热”“国学热”等现象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希望,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如“嘻哈文化”“韩流文化”等的影响下,有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表现得漠不关心,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明显匮乏。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要想真真切切做到实处,必须进行多方面筹措、协作,组合出拳。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需打组合拳

第一,积极发挥文史学科文化传承优势,做好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由于文史类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具有先天的“基因遗传”关系,故文史类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相关学科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甄选,使其充分渗入学科课堂,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吮吸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长此以往,传统文化教育便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第二,深入挖掘区域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研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进行传统文化再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抓手。地方性是校本课程的显著特征与优势,可将学校所在地原汁原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后编撰成校本教材,并以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为中心,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校园选修课、户外研学旅行等。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将得到有效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也将进一步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繁育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传统文化教育是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交互的系统性工程,学校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主体,但绝不是唯一主体。家庭支持与社会服务是学校合理有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条件。另外,家庭和社会同样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辅助主体。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发挥多方能动作用,积极繁育开放的教育氛围。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十一期,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关于人才培养的论文:“一体三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逻辑建构与实施路径 下一篇:数学教学论文:区域教育政策的长期稳定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持续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从上海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学来分析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