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新时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探索
  
教育硕士论文:新时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探索
分类:教育论文 热度:

教育硕士论文:新时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探索

本篇教育硕士论文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的政策框架,旨在揭示从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旨意,探讨其转型的深层内涵。
教育硕士论文:新时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探索

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意旨

(一)供需理论:促进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有效匹配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结构性分化问题渐趋明显,教育也面临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体系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有待加强等结构性问题的出现。

让“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对于缓解上述结构性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1)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有助于实现中职、专科层次的高职与应用型专业硕士之间的衔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破职业教育“断头路”的格局,为应用型人才的后续发展开辟空间,缓解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高职高专招生紧张等问题。(2)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助于这类高校确立切实有效的办学定位,以举办本科职成教育为重点,以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需求导向的专业及课程设施为准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要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

(二)高等教育分流理论:助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不仅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各有所长的创新型人才,还能分门别类地培养专门人才以便配置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从而帮助高校“认清自己”“合理定位”。

根据高等教育分流理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形成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本科高校和谐共生的高等教育体系。研究型本科高校作为普通教育体系的顶端,应以学科水平为评价标准,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作为发展方向。而除这类高校之外的众多普通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则应该走应用型道路,与社会需求保持对接。只有让少量高校看齐世界一流水准,其余多数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建设打造应用型本科高校,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架构才会趋于合理,教育供给才能与社会需求持续衔接。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培养路径:从学术导向向产教融合转变

结合“职教20条”,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培养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倡导“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普通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积极倡导“知”与“行”、“工”与“学”的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深度融合。

(2)“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这就要求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逐渐突破一元主导的局面,向“高校、行业、企业以及学习者”多元共同参与的合作图景转变,特别要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

(3)从学术知识观向“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倾向性知识”的复合知识观转变。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领域有效渗透上述知识,从而帮助学习者从学校顺利过渡到工作场所中。

(二)招生方式:从刚性招生向弹性招生转变

本篇教育硕士论文指出:鉴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其特有的属性和定位,其招生方式可借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结合“职教20条”的相关提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招生办法上,倡导“多元并蓄”的准则。遵循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学生进行选拔,积极采用其他的招生办法,如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对于参加“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奖的选手,可以采取大赛选手“免试入学政策”;还有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规范中高职贯通的招生办法。(2)在招生对象上,以高中毕业学生为主流群体,但要服务于社会发展滋生的各类群体,拓宽应用型高校的生源渠道。(3)在招生考试内容上,应用型高校在招生考试内容上有所拓展。面对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考试,依然以现有的高考知识大纲为主导;针对其他社会群体,根据专业划分,对学习者的相关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从而实现考试内容的灵活性。

(三)师资队伍: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

根据“职教20条”的精神和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直聘与兼职机制。一方面,针对高端技能人才可以采用直通车的办法;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2)在职培训机制。高校要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3)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校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研究团队,有效促进“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水平。(4)双向流动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实行企业人员和在职教师双向挂职、兼职和任职。(5)考评机制改革。高校要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技术和技能研发”在教师考评和晋升中的权重,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四)证书制度:从单一证书向1+X证书转变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更适合应用型技术大学在证书制度方面的多元化延展。除了1+X证书制度的设计及试点之外,更具宏观意义的是构建立足全民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机制。基于此,我国需要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1)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加强顶层设计。(2)试点单位需要有序参与“学分银行”的建设、运行和管理。(3)培训评价组织需要进一步梳理、细化1+X证书所包含的学习成果单元,开展信息平台开发和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开展同试点单位和培训评价组织的多边洽谈、相互协调,有效达成学分转换协议。

(五)评价标准:从学术标准向应用标准转变

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在学术水平标准之外再引入应用性指标,即提升高校与社会需求对接的程度,促进转型的有效发展,进一步实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应用型高校的评价标准应坚持两点:(1)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形成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以用人单位(市场)对人才的评估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另一条“准绳”,形成以用人单位(市场)需求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2)就业质量为关键。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以体现毕业生就业幸福指数、稳定性等因素的年度报告作为考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
教育硕士论文:新时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诉求与实践探索

注:1.本篇教育硕士论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2期(原文字数:10317)

2.作者简介:李书涵(1995- ),女,浙江宁波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欧阳忠明(1981- ),男,江西抚州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教学:理念、特质及模式 下一篇:教育管理论文:管理规制是破解教育惩戒权困局的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