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分类:教育论文 热度:

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本文原创:何华敏 等

编者按:本篇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提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一生中身心健康状态较好的阶段,相对其他阶段来说少有疾病,但其死亡率却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者们对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开展了调查,发现这与青少年危险行为(如吸烟、饮酒、赌博、危险的性行为等)的高发生率有关。研究者们围绕“导致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国内研究者主要是从青少年的内在人格特质及外界环境影响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和健康素养、自尊、负性情绪等内在特质有关,低健康素养、低自尊和高负性情绪会增加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此外,青少年家庭环境、同伴行为以及社会支持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其是否表现出危险行为及其发生率,父母和同伴危险行为的榜样、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较高的危险行为发生率。国外研究者除对上述因素进行调查外,还发现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也是导致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出引导该特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减低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而感觉寻求人格特质还没有引起我国研究者和教育者们的足够重视。

一、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

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危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随着发展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感觉寻求和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密切相关,发展趋势呈倒U型曲线,伴随着青少年青春期生理成熟、荷尔蒙分泌增多,感觉寻求水平会随之增长,在青春期中期达到顶峰,这会吸引青少年进行新奇、刺激、有潜在危险的行为,如危险的性行为、吸烟、饮酒、赌博、吸毒等,在青春期中期之后,感觉寻求水平从顶峰开始逐渐下降。

当然,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也并不只是因为和青少年的危险行为有关,才导致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增多。它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职业选择、休闲和消费活动:一方面,感觉寻求会影响青少年的职业选择,高感觉寻求水平的青少年在择业时会更趋向于选择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刺激性的职业,如潜水员、法医、消防员等;另一方面,感觉寻求者也并不只是通过危险行为来获取刺激体验,他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可接受的休闲、消费活动来满足感觉需求,如艺术欣赏、旅行、体育运动、饮用能量饮料等。

可见,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对青少年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合理引导和培养,任其自由发展,则可能导致青少年倾向于通过吸烟、饮酒等危险行为来满足新异、刺激体验,对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重视对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合理培养,引导其健康发展,学会调节自身的感觉寻求水平,则能通过社会接受的方式获取感觉寻求体验,采取社会可接纳的行为满足青春期的身心发展需求,将有效降低危险行为的发生率。

本篇心理教育论文指出:要促进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加强社会各界对该人格特质的了解和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引导青少年积极主动地调节自身的感觉寻求水平,通过积极的、社会可接纳的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二、学校的系统筛查和全面教育

学校要甄别青少年的感觉寻求水平,加强对高感觉寻求水平者的干预,开展引导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感觉寻求特质的系统筛查机制

国外相关研究指出,筛查青少年的感觉寻求水平有利于减少其自杀危险行为,应该对高感觉寻求水平者进行适当干预,建立相应的筛查机制和干预措施,但没有提出在学校中实施的具体策略。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该建立感觉寻求筛查机制,定期开展筛查,了解学生感觉寻找水平。第一,定期开展筛查。由于感觉寻求的发展水平和青春期成熟程度密切相关,鉴于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水平不统一,因此建议每学年开展一次筛查。第二,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筛查出高感觉寻求水平的学生。一是量表筛查,采用Zuckerman等人编制的感觉寻求和冲动性量表(修订版)、Li等修订的感觉寻求量表等工具对青少年的感觉寻求水平进行判定,筛选出高水平者。二是建档、跟踪调查,为筛查出的高感觉寻求水平者建立档案,将其信息告知班主任,请班主任通过同学、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途径获取这部分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后期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

(二)开展高感觉寻求水平青少年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

高感觉寻求水平青少年对新异、刺激的外界事物和行为兴趣往往更高,并会低估外界环境和所从事活动的危险性,更容易卷入危险行为,因此,学校应该针对这部分青少年进行专门的引导和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是引导高感觉寻求青少年控制感觉寻求需要、通过合理途径满足需要的有效干预途径。学校应安排心理健康教师围绕以下主题开展系列团辅:其一,走进感觉寻求,使青少年了解感觉寻求的含义、表现、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其二,认识我的感觉寻求,引导青少年学会评价自身的感觉寻求水平,识别自己获取感觉寻求体验的行为方式,理性评估这些方式的合理性;其三,危险行为知多少,引导青少年了解在获取感觉寻求体验的过程中常见危险行为的种类、潜在危害等,提高对自身卷入危险行为的警觉性和自控力;其四,生活中积极的感觉寻求,使青少年了解并练习通过艺术欣赏、旅行、体育活动等积极、健康的途径获取感觉寻求体验;其五,提高危险评估能力,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危险评估方法,使青少年在满足自身感觉寻求需要的过程中,在面对新异、刺激体验时,提高对潜在危险性和惩罚线索敏感性的感知,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三)促进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

1.提高教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讲座、送师资参培等多种方式,在教师中开展“感觉寻求”主题相关的学习。一方面,引导教师了解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相关知识,并重视其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关系,培养教师具有开展引导学生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掌握识别高感觉寻求水平青少年的基本方法,主动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可接受的、非危险积极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

2.注重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作用

青少年的危险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有关,他们会通过模仿、受周围重要他人行为的影响而卷入危险行为,因此,要引导他们通过非危险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就要重视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是青少年的行为模范和道德典范,教师应规范语言、行为举止等,控制抽烟、酗酒、赌博等行为,避免给他们错误的示范。同时,也不能忽视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应该树立积极、阳光的同伴榜样,如运动、艺术特长榜样等,使青少年模仿正向榜样的行为,养成通过健康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的习惯,远离危险行为。

3.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感觉寻求的正向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讲座、展板等形式,加强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全校师生了解该人格特质,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危险行为与感觉寻求心理需求满足的关系,理性看待危险行为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了解满足感觉寻求的健康途径,主动采用积极健康的方式满足感觉寻求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合不同学段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笔者在对我国3409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在小四到初二明显上升,初二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波动下降的过程中,高二、大二有明显回升,在初二、高二、大二阶段的感觉寻求均为同学段的最高水平。可见,要有效地进行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就要结合其发展趋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1.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客观地认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早期”(10~13岁),随着青春期到来,其感觉寻求水平开始上升。在这一时期,学校要开展相关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接纳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采用开放性、创造性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创造性思维能够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成果,能够满足学生的感觉寻求需要,引导该人格特质健康发展。

2.重点加强对初中生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

青少年的感觉寻求水平在初二阶段达到最高水平,初中生相比其他学段的学生更倾向于寻求新异、刺激体验,更易陷入危险行为中。这提醒我们要特别加强对初中生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这一阶段,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在感觉寻求满足方式方面的训练,开展心理健康课、班队活动、体育竞赛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满足感觉寻求需要,养成通过积极、健康的途径满足感觉寻求的习惯。同时,加强对常见危险行为(吸烟、饮酒、打架等)负面影响的相关宣传,引导学生客观地了解危险行为,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危险评估,使其主动远离危险行为。

3.关注中学生、大学生感觉寻求水平的“二年级最高现象”

感觉寻求水平之所以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会出现 “二年级最高”的现象,可能与二年级的学习特点有关。每个学段的一年级学生都要花时间和精力适应新环境,三年级的学生则要应付升学、就业等带来的任务和压力;相对一、三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活压力都要小一些,因此有更多精力来寻求感觉寻求需要。

可见,在中学和大学阶段,要重点关注二年级学生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一是在二年级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如体育比赛、心理健康辅导、主题班会、技能训练等,在活动过程中会消耗学生过剩的能量和精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新异、刺激体验,满足其感觉寻求需要。二是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特长培训班,如舞蹈、乐器、绘画、体育特长培训班等,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兴趣、爱好,在追求感觉寻求需要的同时,自觉、主动通过这些兴趣爱好获得满足。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三、重视社会与家庭的干预和引导

(一)加强社会关注和正向引导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持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要求,逐渐内化并形成自身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要引导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就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使青少年“健康社会化”。

1.大力加强宣传,引起大众对青少年感觉寻求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社会大众对该人格特质的特点及其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有意识地引导该人格特质的健康发展。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感觉寻求人格特质,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大众知晓并重视对该人格特质的培养。第一,不同的社会部门和单位应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如主题宣传栏和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讲座、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使大众了解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及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第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引导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

2.严把网络信息关,从源头切断误导感觉寻求特质不当发展的负面信息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上网途径的便捷,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断增大,面对大量具有新鲜感、刺激性、冲击性、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的青少年往往会良莠不辨、沉迷其中,对其身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017年,“蓝鲸自杀游戏”通过网络在青少年中传播,导致个别青少年受其误导,身心受到了较大创伤,而这一游戏正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抓住了青少年对新异、刺激信息和行为的好奇,才在青少年中快速地传播开。可见,国家的网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从源头上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从源头上杜绝“可能诱导青少年通过危险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的相关信息发布和传播。同时,还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对“误导青少年追求新异、刺激需求的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进行监控与管理,对相关行为加以法律制裁,有效防止网络成为某些负性信息的扩散地。

3.弘扬正能量,鼓励青少年通过积极健康的行为满足感觉寻求

影视、综艺、广告等传播媒介通过电视、网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是青少年认识外界的重要途径,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些作品和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得到青少年的青睐、追捧甚至模仿,例如男孩可能会将抽烟、喝酒视为具有冒险性和男子气概的行为,女孩认为吸烟、饮酒是具有挑战性、时尚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控,传媒中塑造的这些“负面榜样”可能会误导感觉寻求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使他们通过模仿媒体中的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表现出更多危险行为。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提倡和引导电视、网络、报刊等“弘扬正能量”,严把审核关,通过大众传媒给青少年树立在言谈、举止、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正面榜样形象,引导他们模仿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健康途径满足感觉寻求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家庭重视程度,掌握培养策略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港湾。孩子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发展与家庭氛围、父母榜样有着必然的联系。

1.重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

长久以来,家长倾向关注子女自尊、自信、乐观等人格特质的培养,很少有家长知晓并关注到感觉寻求人格特质。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和学校两个途径,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的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使家长正视该人格特质,了解其出现的必然性及其与危险行为的客观联系,正视子女的危险行为,不再将其视为子女道德品质不良的表现。

2.创设促进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在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在感觉寻求水平较高的中学阶段,家长要善于接纳孩子追求新异刺激的需求,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他们表现出的危险行为和成长发展问题,采用“疏导”而非“压制”和“回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引导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其次,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爱,鼓励其创造性发展,接纳其不同寻常的思想和行为,降低孩子的叛逆性,使孩子愿意和家长积极主动地沟通和交流,将其具有创造性、冒险性的想法和行为意图及时告知家长,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

3.树立积极健康的正面榜样

本篇心理教育论文最后给出建议: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家庭公约的方式,引导家庭成员达成一致,约定在子女面前尽量不表现出吸烟、饮酒、赌博、攻击、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避免给子女带来不良影响。其次,家庭要多开展健康的集体休闲活动,如旅游、运动、购物等,家长积极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子女获得新异、刺激的体验,满足子女的感觉寻求体验,使子女远离危险行为。心理教育论文-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五期,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何华敏/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胡春梅/重庆文理学院情绪与心理健康实验室副教授,本文通讯作者;谢应宽/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婷/重庆文理学院情绪与心理健康实验室讲师

上一篇:高等教育改革论文:稳妥推进我国高考综合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下一篇:创新教育论文-以SPOC模式为基础对“接口设计”课程重新设计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