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分类:教育论文 热度: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摘要:本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结合“文以载道”的文学社会功能观点,传统教育实际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了相对独立、完善且具有特色的文化意识体系。相对而言,“现代教育”是一个相对狭隘的概念,泛指当前我国引进的西方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体系、教育方法等,在规模化过程中与传统教育几乎没有交集,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并且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教育实践之中,也根植于文化意识层面,不能简单地用时间、空间加以区分;本文中笔者结合“新教育实验”重点课题项目展开研究,阐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内涵、特征和联系,分析两者在文化意识层面冲突的表象,并进一步以案例说明两者融合的可行性。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新教育实验,教育冲突

“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历程并不长,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有效的教育实践工作持续了一百多年,与动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教育相比,并不占据内涵和文化优势,但它所具备的教育民主性、自由性、开放性符合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因此其成长速度是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同时,在“现代教育”身上,也存在“尊重个体”、“追求个性”、“崇尚科学”等标签,从社会化大生产角度分析,有利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将其视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最明显的区别是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教育价值观,但这并不是两者之间冲突的本质,只是外在表象;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不可协调性来源是文化意识冲突,关于这一点,结合中国现代教育产生的背景可见一斑。上世纪20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主义思想构建,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又提出了“反封建”的口号,将民主科学和追求真理融合一处,为中国现代教育奠定了启蒙基础,基于“反封建”的精神,摒弃传统教育目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推动国民义务教育制度、设立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同时模仿西方教育体制重新组建教学组织,其最终目的是打破教育为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秩序所用的桎梏——新旧两种文化意识的冲突,造成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本质的差异。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教育的出现并非是教育自身的进化,而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发生的嬗变,这种构建方式撕裂了教育的延续性,一方面,传统教育的优势被忽略,采用“一刀切”的改革思想,将传统教育中所涉及的元素统统视为“糟粕”。另一方面,过度夸大西方现代教育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实际上是西方先进科技、先进生产力在教育领域的映射,模仿、套用、借鉴的不完善性导致中国现代教育如同“空中楼阁”;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教育发展进入了高速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教育的理念和观点,即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通过扩大教育规模、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育条件、普及义务教育等方式,旨在提高全面文化素质,打破传统教育中“教育垄断”的局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关于教育的争议又重新回到了原点,在科技、文化、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国学教育”、“私塾教育”等形式却又再度回归,相应地,现代教育理论也趋于完善,两方面力量究竟该如何相处,是21世纪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认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本质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不协调引起的,传统教育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精神内涵,也不可能完全被现代教育的理性、功能所替代,教育“以人为本”,恰恰是解决冲突的关键所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内涵

(一)传统教育内涵分析:基于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流价值观来源于儒家文化,特别是在大一统的封建帝王时代,儒家文化中的观点,构成了传统教育的各种理论和分支,“孔孟之道”自不必说,“以儒为体、释道兼顾”的教育理论一直延续到民国乃至新中国时期,儒家文化在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教育层面,主要融入的文化意识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顺应自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儒释道”体系,虽然对“天”、“道”、“神”都有明确的概括和描述,但否定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强调人(个体)应该顺应于天(集体、社会),融入自然、畏惧自然、服从自然,从根本上不存在人能改变自然的观点,这本质上是否定了人的创造力,而单纯地以追求个体完善为教育目的。其二,强调个体之间的关系,注重个体与集体的和谐,但不鼓励个体服务于集体,追求自我内在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摆在第一位,强调了教育的自我性。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价值观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伦理本位”自始至终占据着传统教育的主流——注重传承,绝不离经叛道,是中国传统教育“文行忠信”中心思想的具体表达,客观上对封建王朝统治、社会秩序稳定、知识性格塑造等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现代教育内涵分析:基于时代特征

现代教育重视创新发展以及对未知的探索,个体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并在社会行为中体现个人的价值,并结合民主化、市场化、信息化、理性化等特点,更客观地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寻求规律作为改变的力量;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特征:一方面,崇尚科学、强调理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我国现代教育构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在形式层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模仿和学习,它的研究核心是自然科学规律及应用方法。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形成人类可使用的力量,进而改造自然、提高社会生产力,更加有效地实现自然改造。所以,现代教育的内涵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产生的,侧重知识的发现、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技术性标志。另一方面,重视人性、推崇个性。现代教育理念中包括大量的创新体验,对人性的推崇超越了对神灵的崇拜,个性意识的觉醒也促使理性要素占据了教育主阵地,它强调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价值则依赖社会实践实现,如此一来激发人类的自主能动性,产生更强烈的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意愿。

二、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文化意识冲突表象及关联

(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文化意识冲突表象

第一,主观与客观的冲突。传统教育的主观性十分明显,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以促进自我目标的实现,既不存在新知识的产生,也不存在新生产力的创造,这样一来就严重限制了教育功能;而现代教育突出客观性,即教育成果在社会价值中的体现,双方的冲突在于,前者强调自我修养实现,后者强调自我价值实现。传统教育文化意识的表象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为读书的“敲门砖”作用,现代教育的功利思想从科举官本位转移到“学历本位”,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第二,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传统教育中要求人轻视自我价值,提倡“克己复礼”、“去人欲”,朱熹更是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对权威的服从、对自然的服从,对于主张改变社会、改革传统的行为更视为“离经叛道”;现代教育则完全相反,追求人性解放、思想解放、精神解放,重视个性和个体价值,强调个体创新对社会的影响,这种冲突完全是文化意识层面的“颠覆”。如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解放行为。

第三,德育与智育的冲突。德育与智育的冲突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层面最严重的冲突,传统教育将德育放在首位,现代教育中则把智育放在首位,传统教育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现代教育中提倡“男女平等”,传统教育中的“德育”更多地采用灌输、教化甚至洗脑的方式,强调封建礼教所提倡的道德观念,现代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中同样存在知识灌输思想,一切以分数为主,可见矛盾冲突虽然存在,但促使原因并无区别。德育和智育的冲突,代表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文化意识层面的两个理解极端——实际上是否定了另一方的价值,这也是中西方教育的最大差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二)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联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的查阅,本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认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本质上的矛盾,而是内在和外在的不统一造成的。无论教育处于何种目的、产生何种思想或基于何种模式,它的对象依然是“人”,而非知识与技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共存的现状,说明两者都符合人之共性特征的要求。其中,传统教育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现代教育将人与社会融为一体,两者基于文化层面又都存在缺点,其中传统教育偏重人的自然属性,达到一定极限之后社会就无法发展,生产力必然停滞。相应地,现代教育偏重人的社会属性,容易导致教育丧失本质需求,单纯地变成“生产力工具”。研究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文化意识冲突,就是从精神层面平衡人文素养和逻辑思维的关系,人不可以丧失“人性”,这是传统教育的文化意识核心,人又不能压抑“天性”,这是现代教育的责任。

三、“新教育实验”视角下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启示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为,也是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它所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并以此来探索教育的本质。同时,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人才既满足民族情怀,又具备世界公民意识;本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认为,这实际上也阐明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融合的价值,通过“生活化”的朴素教育实践,将传统教育的内容、形式覆盖到现代教育体系下的课堂环境,建立两者之间的优势联系,加强自我修养、塑造良好品行。

(一)教育环境改革启示

建立书香浓郁、资源丰富和乐于阅读的教育环境,是新教育实验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倡阅读和写作日常化,培养“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很大程度上,新教育实验将传统教育中的“晨诵、午读、暮省”作为重要的日常教育生活方式,在该项目提出的“毛虫与蝴蝶”计划中,儿童阶梯阅读被视为改良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中重视思考、证明、分析,不重视阅读项目,包括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认为,阅读并不利于启发和理解,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行为——而事实上,教育心理学证明,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机械重复行为,同时教育成果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现代教育侧重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但忽略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换而言之,诵读记忆是实现理解的第一步,是一个熟悉的过程,现代教育却忽视了这一问题,主观地认为通过讲解、辨析,学生自然就能够全盘掌握,以此来批评“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因此,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环境,能够很好地改良现代教育的环境氛围。

(二)教育目的改革启示

现代教育提倡个人自主能动性、创新力、实践能力等,从宏观角度说,这是工业文明时代和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人才要求,人们掌握的技能往往是单一的、专业的,个人价值在于能否更好地为社会机器服务,现代教育的功能则是将技能、知识灌输给个体,以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但相应地,个人价值中的人文情怀、文化素养等均被忽视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速成”比例越来越高,德育存在极大的漏洞,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利性所导致的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丧失,导致现代文明中的危机四伏,如诚信危机、道德危机等。但是,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展开人才培养和民众教化,使其脱离愚昧、走向文明,在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依然培养了数学家、医学家、地理学家等——科学诚然是一种有效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传统教育所提倡的个人修养,更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基于新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师生共同随笔”教育方式,将人类社会文化和道德理念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促使多元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合。

(三)教学组织改革启示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展开的“新教育实验”活动,本质上说,其形式更类似于传统教育中的“私塾”模式,但并非沿用其僵化、陈旧的指导思想,而是借鉴它不限制年龄、数量、内容的“随性”理念。现代教育更像是一种产业,采用同一班级而分化教学的模式,学生如同资源,教师如同工人,人才则是加工后的成品——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抹杀了作为人的天性,而这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个性尊崇”是相矛盾的。现代教育在教育组织上实行标准化、统一化,但却要求在社会价值层面突出个性化、创新化,很显然是一种悖论。在这一层面,传统教育却是相对灵活的,它完全依赖于教育工作者的体验和感知展开——这与“新教育实验”中提出的“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策略不谋而合,无论是诵读古诗,还是作文对弈,亦或辩论演讲,在教育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上,完全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进度进行把握,以最终的知识目标达成和自我修养实现统一为目的,而非在大范围内实现课程标准的统一;事实上,这才是最有效的“因材施教”手段。

总体而言,本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指出:我国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文化意识冲突会长期延续,但教育层面的冲突却并非不可调和,更多的要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中西结合,本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认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人”的改良,传统教育作用于内在修养,现代教育更有效于外在价值。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参考文献

[1]杨莉娟,郝志军.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思路·新探索·新成果[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6:95-96.

[2]张晓婧.中国传统书院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6,01:46-48.

[3]余国志,魏鹏飞.新教育实验的社会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16-18.

[4]李东琴.新教育实验的学生阅读素养报告[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10-15.

[5]朱永新,余国志.新教育实验的话语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7:1-5.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文化意识冲突及改革启示”—以“新教育实验”为视角

更多教育论文发表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QQ:2604244082张老师。

上一篇:创新教育论文-以SPOC模式为基础对“接口设计”课程重新设计和实践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大学生网络人格培育实践报告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