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
  
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
分类:教育论文 热度:

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摘要:学校作为常规教育体系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众人,它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阵地。本篇教学论文发表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瓶颈问题和影响范畴,提出合理的建设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德育建设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民族、国家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同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观点,积极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二款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国民教育的功能,做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使其贯穿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全领域”,通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德育建设体系之中,以学校德育教育为基础平台,进一步向社会、家庭、职场扩展,形成社会德育的长效机制。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诚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从价值层面考量,学校、社会、家庭、职场等空间具有目标共识。但彼此所承担的责任和侧重方向不同,学校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工作的结合,和其他领域相比发挥着不可比拟的德育优势;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本质方面。学校教育形式越向高级层次发展,回归教育本质的迹象就越明显,在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之后,我国学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培养不仅要使其具备知识、文化、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达到“德才兼备”的水准。道德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也提供了系统的道德认知体系,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将其融入学校德育建设可充分发挥教育本质功能。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第二,教育过程方面。根据《意见》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要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其中学校教育首当其冲。作为常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中容纳了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包括儿童、少年、青年、成年等群体,他们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起点不同、模式不同、方法不同,但在德育价值层面确保持高度一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基本要求,不仅可以满足价值观高度共识,还可以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下实现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更好地满足德育对象的理解需求、接受需求和实践需求。

第三,教育途径方面。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主要依赖课堂教学模式,侧重德育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德育价值标准的灌输,而在其他领域很难实现德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它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基本开展纲领,除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之外,更强调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基于创新思想展开丰富的德育探索活动,包括理念创新、活动创新、形式创新等,让学生明确德育的价值,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加以验证。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第四,教育主体方面。从学校德育建设角度出发,教育主体包括学校环境、学校制度、师资力量等,其中师资力量是最主要的教育主体,它具有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性功能,在教育实践中容易产生教育方向偏离。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主体工作指导标准,有助于平衡教育资源投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应。

二、本篇教学论文发表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瓶颈

结合我国学校教育体制现状来说,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多发展瓶颈,如理念落后、内容陈旧、观念抵触等,在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阻力,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我国学校德育建设滞后的原因。

瓶颈一,应试教育思想并未彻底根除。尽管素质教育开展多年,但由于教育市场化运作和行政化管理之间的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应试教育的狭隘性,尤其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分数论高低并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从主观意识上否定了人才在“德、智、体、美”等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入存在很大排斥力量,很难从根源上与学校教育结合,导致形式主义日渐严重。

瓶颈二,德育教育内容落后且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普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学生教育“基点”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促进下,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文化等资源的渠道增多,相比之下凸显了学校德育教材内容的缺陷。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上,存在生硬套用、缺乏连贯、知行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在德育教材编写中忽视了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高度,内容简单、重复,导致学生厌学和反感。另一方面,德育教材内容偏向“高、大、全”的正面道德标准灌输,夸张消极道德影响,言论、例证、推演等与现实生活脱节;此外,由于德育教育内容的落后直接导致德育方式的不合理,要么“一刀切”、要么“满堂灌”,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目的的德育教育,反而转化为应付考试的单纯知识点记忆。

瓶颈三,德育教师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建设中的重点对象,但现实中,教育资源向德育教师倾斜的比例较小,一般不会专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投资,客观上造成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偏颇、困惑、迷茫,这样一来必然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改革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对丰富、复杂,呈现出动态性的发展特征,客观上增加与学校德育建设结合的难度。

瓶颈四,德育资源匮乏导致德育工作支持不足。《意见》作为一项指导性文件,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具体开展途径、完善模式和评测标准,教育主管部门仅仅从宏观层面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对学校德育建设资源支持严重不足。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换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的培育、践行,需要大量资源集中;但现状是,学校资源明显不足且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效果。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三、本篇教学论文发表提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结合学校教育环境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价值应该实现全面覆盖,基于学校德育建设范畴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校园文化范畴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视为校园环境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德育角度来说,校园文化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方面。其中,硬件德育资源包括教育建筑、校园景观、绿化雕塑等实体性内容,它们是校园文化的标志、符号和象征,例如学校校徽、名人雕像等,通过不断的视觉强化和宣传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环境归属感。软件德育资源相对抽象,可以将其理解为制度准则、学校传统、学风校风、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等。对比而言,软件德育资源的“软文化”特性更有利于德育教育效果提升,它直接作用于精神层面,在迁移默化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从宏观角度来说,为校园文化发展确立了崇高的目标,从学校工作开展角度说,则有利于教学工作、管理工作、行政工作的效率提升,将校园构建成一个人文气息浓厚且理想目标坚定的教育环境。同时,优化校园文化中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配置,采取科学的利用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效果,例如,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廊道资源”,通过展板的形式突出“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它不仅是一道校园风景,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和育人环境。

3.2 课堂教学范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内,这有利于教育内容在思想上的影响和强化。同时,教师、教材、教法是否配置合理并应用得当,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成果,这就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三要素”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导者,教材是德育资源载体,教法是德育教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同时与三要素结合,并将内涵、精神、要求融入每一个要素,实现细节层面的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3.3 社会实践范畴

学校德育建设中的社会实践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微观层面的具体表现,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知行合一,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方面的理解困难,可以通过实践中的感受和影响得到化解。此外,在社会实践中也可以更好地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追求和目标。从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建设中的社会实践瓶颈表征分析,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上,如“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往往流于表面、注重形式,缺乏社会实践内涵。笔者认为,还需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从日常行为入手,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生素质考评体系,并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四、本篇教学论文发表提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策略

4.1 强化师德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笔者之所以强调师德建设,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体制约束下,教师是影响学生德育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相应地,教师素质也就成了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德育背景下强化师德建设,本质上就是要求师资队伍自觉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将个人理想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统一起来,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衡量标准,发挥“以德立人”的示范作用。

在具体实践层面,除了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中来,还应该身体力行,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术一丝不苟、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社会乐于奉献,由己达人,以高尚思想情操感染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变为“传播者”。

4.2 改良德育内容、实现多元统一

“单轨制”学校教育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德育内容完善,也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德育建设结合的困难。基于学校德育内容改良的需求,可立足现实国情执行“多元统一性”的原则,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传统,在道德准则方面各有标准。另一方面,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所塑造的价值观十分丰富,在德育内容改良方面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在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德育内容设计应该尽可能丰富,从不同文化背景、民族特征、风俗习惯等角度入手,利用多样化内容来传递统一性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4.3 创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形式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学习和理解是为了更好的践行,而不能将其作为“理论知识”强加灌输、说教,因此要从教育理念上加以改革,将其定位于实践教育、养成教育、习惯教育;同时,摒弃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点滴滴入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为了有效地避免学校德育中“形式主义”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学校中建立“德育实践周期体系”,通过选题备案的形式,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条件下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

4.4 重视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高层次”的学校德育建设方式,它有利于长效机制的形成。一方面,校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历最多的环境,校园文化长期的浸染、熏陶会形成稳定的品质、品德特征。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是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满足硬软件资源的平衡,例如,在加强校园局域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融入,确保校园文化积极、健康、阳光、文明。

参考文献

[1]杨兴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J].学习论坛,2016,01:11-14.

[2]刘晓雯,黄少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基于体验式德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44-46.

[3]周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育人指向——基于高校生态德育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32-35.

[4]王洁.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5,01:14-16.教学论文发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德育建设研究

更多德育教育论文发表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

qq:2604244082张老师

电话:010-52898037

手机:18810183632

上一篇:班主任论文发表-班主任工作渗透生涯教育的案例 下一篇: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英美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