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美术论文 > 艺术论文范文:墓佣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研究
  
艺术论文范文:墓佣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研究
分类:美术论文 热度:

艺术论文范文:墓佣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研究

摘要:本篇艺术论文范文“墓佣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研究”指出:在我国古代,陪葬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最开始的时候古代人选择用人类陪葬,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取而用生人进行陪葬,更多的古代士大夫或是统治阶级,采用以墓佣进行陪葬。这种陪葬方式的进步,不仅从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人们更加重视人类的作用性,同时从思想上来看也体现出了人们思想上的进步,因此墓佣的使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极为鲜明的代表。

关键词:墓佣;独立性;审美性;排他性

在我国古代力争多个封建社会统治时期,其中春秋战国时期堪称是一个历史上的大融合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各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人们的思想也已经不再像古代蒙昧时期那样的愚昧,很多社会上的先进生产设备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进步都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堪称是人类思想伟大觉醒的重要阶段。由于在商周时期维护封建统治阶层的社会礼制观念的逐渐淡化,因此封建最高王权统治的绝对权威也受到了挑战,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各个国家都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政治改革,并且当时社会上也产生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使得人们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都受到了一系列的变更。总体来说,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诸侯国都开始意识到人类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也把陪葬制度进行了改革。这种做法不仅象征了人类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而且也体现出了在古代的封建制社会,人类的社会地位受到了重视,人们的思想也一步步踏上了解放之路,成为使得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封建历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时期。

正如泰纳所言:“倘若人们想要理解艺术家的兴趣、才能及迫使他选择此种绘画和戏剧,迫使他选择此种类型和色彩,迫使他表现此种感情的理念,那么他们必须到风俗习惯和大众精神的一般状态中去寻根问底。”通过现代考古研究能够发现在我国的一些古代的墓室当中出土的墓佣形象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封建社会发展的状态以及社会生产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墓佣不仅仅是一种代表古代宗教观念的产物,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文物代表我国封建社会阶段性的发展水平的代表,因此,墓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王室或是封建贵族阶级陪葬的用品,在现代社会具有积极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为细致的感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睿变,来更好的实现对古代现实社会的客观剖析。

一、佣的相对独立性

从用人陪葬再到佣的出现,贯穿这一横线之中的就是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的之下所衍生出来的一个虚幻的世界。无论是人的出现还是佣的出现都是为这种观念服务的。从早期新时期时代的人们在死者周围撒红色的赤铁矿粉以祈求获得美好祝愿的表现到仰韶文化时期的在死者两侧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形象的布置,都代表着人们对死亡的认识以及对来世的看法。这是一种不同于古埃及人所遵守的旨在通过各种形式来保存尸体的“来世的艺术”。 [1]相反中国则完全不同,“灵魂不死”这一观念不仅在早期的人面鱼纹盘中可以发现,东吴时期的魂瓶也是典型的例证。

目根据现代社会的文物发掘和相关的史料记载,在我国的古代封建社会,用活人来陪葬的事实一度延续很长时间,其实中华上下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封建社会一直都是我国古代的主体社会类型,在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思想比较愚昧,社会整体发展程度也不高,对于死亡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古人就用陪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死亡的敬畏。这种采用活人陪葬的习俗,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直到春秋战国的后期左右,人们才逐渐的把活人陪葬的方式改成用活人和墓佣并用陪葬,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方式仍然令人无法理解,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这种陪葬制度一度兴盛,这是由于古人对于人类死亡比较痴迷,而且也很好奇,古人都相信人死,但灵魂不灭,所以才会衍生出一种对于死亡世界的构想,人们认为人死了之后,其灵魂精神力仍然存在,所以需要有人或者是形式上的人去进行赔偿,这样才会使死后的人们在冥界也过着舒适的生活,根据现代社会的历史发掘,包括出土文物分析来看,用活人陪葬,至少在我国古代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佣所代表着的不是本人的真实情况,而是现实社会中隶属于本人以及供本人消遣和娱乐的对象。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尽管佣代替了用人陪葬的悲剧的再发生,但是却不是意味着人们的灵魂不死观念的消失,相反而是呈现出来更为壮观和规范化的礼仪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就佣的相对性而言,主要是涉及人的宗教观念的变化的体现物,是就佣所代表的社会观念而言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佣也不例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渊源的发展与演变。是相对封闭的一个表现,没有较多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保存着自身的精神风貌。较之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佣的价值自其产生之初就继承了过去精神文化的观念。并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了因自身的特有性质和特色。但,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观念却没有丝毫变化,而是通过这一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陪葬墓佣的出现,其实也是这种观念的一种延续。人们对于死亡并不了解,而且人们认为死人之后的精神仍然会对社会发展,甚至是下一代的人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念仍然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习惯生活,而礼的出现也使这种思维模式延续了下来,因此生活中的人们思想观念也受到其影响,包括人们对于陪葬制度的理解。所以活人才渐渐的被从殉葬这一残酷的制度中解放出来,而另外取而代之的就是墓佣。

古代人对于死亡世界尤其重视,因此他们建立了陪葬制度,而在春秋战国后期,人们普遍采用活人陪葬和墓佣双重陪葬方式交叉进行的制度,甚至于到了后期不再用活人进行陪葬,而单独使用墓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墓佣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墓佣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物品,或者说是人们生活当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个时候的墓佣已经脱离了一种普通的物品属性,而是附带了一种宗教意识和精神意识的产物,并且由墓佣所引起的陪葬文化,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一个部分。墓佣的出现系取代了活人陪葬,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墓佣的出现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墓佣的古代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另外从对于现代的影响上来看,墓佣作为一种出土文物,更加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人们通过对于墓佣的一系列研究,能够了解到当时古代的社会发展现状。因为墓佣是模仿人类所创作出来的物品,因此它的外表同真人来相比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并且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墓佣在古代才能够代替活人进行陪葬。

虽然在古代墓佣的地位极其重要,但是墓佣的出现并不是人们创作的产物,更多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宗教意识,人们之所以会采用陪葬制度,还是出于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好奇,因此人们才会想到用活人陪葬,后来人们意识到活人的重要性,而且也觉得这样做有些残忍,所以才发明了墓佣,因此从墓佣的产生原因上来看,其仍然无法摆脱一种宗教属性。正如贡布里希所提过的——

“在残忍的上古时期曾经有个惯例,有权有势的人物死后,让他的奴役和奴隶陪葬。牺牲他们为的是让死者能够带着一批合适的随从进入冥界。后来,这种恐怖行为不是被认为太残忍,就是被认为太奢侈,于是艺术就来帮忙,把图像献给人间的伟大人物,以此代替活生生的仆役”。 [3]

墓佣的发展在古代堪称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既涵盖了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始末,同时它又是古代封建社会宗教文化的一种象征,因此我们说墓佣文化也可以看作是古代宗教文化的另一种延续与创新,是中原文化所特有的情结,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较少受到外界影响的干扰。甚至在佛教、道教盛行时,仍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墓佣的出现是古代的宗教观在社会文明秩序上的一种全新的体现,并且墓佣的出现也说明了古代人民对于人类死亡之后的神秘与好奇。古人的眼中,人类活着的时候想有一些荣华富贵,或是在社会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那么对于这种生活物质上的追求,在人类死亡之后也一定要想办法延续下去,因此人们才会想到利用墓佣来实现人类的一种社会地位的肯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地位也正是由于墓佣这一媒介过渡到了死亡后的世界,所以我们说墓佣也代表了古代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另外从外形上来看,墓佣其实更是一种雕塑,只不过它是以人类为原型雕刻的,也十分栩栩如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用它代替活人陪葬。但是木有在古代的价值,已经脱离了作为雕塑的这一概念,它更是一种宗教的产物,精神的产物和人们心理的寄托产物,可以说它是多方面精神的一种物化代表,所以它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本身这种雕塑的作用,成为一种古代的别具一格的死亡的象征。

二、墓佣的外形代表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

墓佣在古代的作用十分重要,除了代表一定的宗教意义之外,墓佣也代替了活人的陪葬制度,成为人们观念上进步的代表,与此同时从外形上来看,墓佣的不断进步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进步,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墓佣的外形比较简陋粗糙,但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不断的发展,墓佣的外形越来越直观化和真实化,因此从墓佣的身上也代表了古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古人的陪葬形式其实是十分多样化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陪葬物品都是一些生活物品,例如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要用到的罐子,盘子或者是一些盛水的器物等等,再后来发展成为一些动物的青铜器或铁器,而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陪葬器物也逐渐的更新,已经开始有活人进行陪葬了,再后来才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墓佣进行陪葬。因此从陪葬的形式上来看,我们能够得知古代的封建社会和人类的思想其实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从陪葬的器物的变化也能看出人类整体的文化在不断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也跟着不断的提高。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墓佣的发展更加的频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也开始细心的钻研关于墓佣的外形设计,因为毕竟是要取代活人,所以墓佣更加贴近于真实的人类相貌。对于目前来说,我国现阶段出场的墓佣里“陶俑不仅是研究雕塑艺术成就的重要实物,而且还对研究社会风俗史和服饰史提供了极为丰富可靠的实物例证。”[5]

另外从雕塑本身的意义上来看,人们对于不同时期的雕塑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导致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我国的一些雕塑有着彼此的差异性,而且它们所代表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周时期,所盛行的雕塑分为一般都是偏于神魔化,充满了魑魅魍魉的气氛,证明在那个阶段人们的意识还比较萌妹,对于一些神学神力等比较痴迷。同时到了周朝的时候,由于礼制制度当时比较盛行,所以一些雕塑都充满了礼性制度之风,例如一些青铜器物等等,但是从雕塑中关于人类这一部分的形象设计来说,当时人类的形象在雕塑上的展现也是比较具象化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自身对于人类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以及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所决定的,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和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西方的雕塑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西方的雕塑艺术车重于表现人类的力量,因此对这类的线条描述比较具体,而中国古代的这种雕塑艺术,特别是对于墓佣的设计来说,他更倾向于一种人类内在风格的刻画,而不像西方那种突出人类肌肉的线条感。

因此,雕塑也就不自觉的成为了凝聚着社会意识发展的浓缩之物。这其中不仅包括在现实社会中雕刻技巧的提升,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风格接受的表现上,更包括了人类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革。这一点在雕塑的表现上是极为鲜明和明显的。同时也正是这种种变革促使雕塑在现实社会中所承担的功能和作用发现了转变,以此来更好实现雕塑自身的价值及其人们对雕塑的期待的完美结合。因此通过对雕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为细致的感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思潮来更好的实现对古代现实社会的客观剖析。

三、墓佣的出现与发展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进步

在我国古代社会,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看成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解放运动,如果说英国时期有文艺复兴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就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并不仅仅是人类思想上的一种大解放,而且也是人们思想上的大融合。而与此对应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另外一个阶段——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上则主要以一种魏晋的玄学为代表。魏晋时期的玄学,其本质仍然是当时的一些文人士大夫或是朝廷上的清官,对于当时魏晋时期社会上的一种腐败的封建的统治局面的反抗。虽然在当时社会有一些有风骨的魏晋文人,反抗当时社会的封建专制腐朽统治,但是其实他们的反抗是极其无力的,只能是在思想上掀起的一种发泄或是自我嘲讽。除此之外,魏晋时期的文人也把自己的这种政治观念在书法和诗化方面找到了诉求点,把这种精神和抱负以诗句的方式流传于世,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虽然当时魏晋时期,人们对于这种古代封建落后的统治方式提出了质疑,可是他们并没有触及到人们长久以来思想中所根深蒂固的对于死亡的观念和看法,因此在那个时期,人们非但没有破除陪葬的这种陋习,反而还加剧在死亡之后,人们会以极其隆重的方式给死亡的人进行陪葬。这一点从现代所出土的一些魏晋时期的文物中能够得到体现。

在魏晋时期,一个比较著名的墓就是高欢的墓葬。从现在所出土的文物记录中能够看出,墓室当中采用了大量的陪葬器物,而且这些陪葬的器物除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珠宝之外,也采用了墓佣进行陪葬,从这一点上我们能看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人们的价值其实并不高,也没有受到极大的重视,所以人们仍然采用一种类似于人的墓佣进行陪葬,这其实是一种压抑人性的表现。虽然在当时已经不再采用活人进行陪葬,但是采用墓佣这种陪葬形式也是一种对于人性漠视的表现,由此可见,即便在人类的思想上掀起了精神上的解放运动,可是这种解放运动不但没有使人们的思想受到开化性教育,反而被一些统治阶级和封建力量所利用,从而使人民的思想再度闭塞和封建。

在一些陪葬的墓室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墓佣的形象十分的生活化和具体化。因为本身墓佣就是模仿人类所创作出来的雕塑物品,因此单从外表上来看,它和人类极其的相似,另外墓佣之所以能够作为陪葬品,主要是因为人们想要通过墓佣去“服侍”死者,所以很多木拥有一些仆人的特色,他们的形象十分逼真,而且穿着打扮也十分贴近下人的身份,从他们的表情或者是动作上我们能看出一种卑躬屈膝的意味,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墓佣是作为“娱乐”代表进行陪葬的,这样的墓佣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服侍死者,而是为了体现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所以这样的墓佣更多的是以舞者的身份出现的。而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描述如此生动形象的雕塑作品则比较少。因此从这一角度我们也能够看出,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由于对于墓佣的刻画过分的注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雕塑上则减少了对类似于人类的墓佣的创作,从这一程度上就使得人像的雕塑丧失了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得人像类雕塑过于狭窄的被使用于陪葬这种特定的场所和环境之中。

墓佣的出现是人类自觉发展的表现。墓佣作为中国古代的陪葬品,使得死者在过世之后仍然能通过墓佣的陪伴来体现出他的地位,因此墓佣这种以人类外表为制作模板的雕塑反映了我国古代人的死亡观念。另外从雕塑作品这个角度上来看,墓佣这种雕塑艺术品也影响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雕塑艺术的发展,在推动古代陪葬制度进步的同时,墓佣也影响了其自身在人类现实生活当中的进步,从而使得墓佣雕塑单纯的被限定在陪葬这一固定场合中,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其实作为陪葬品,墓佣是一种自身发展上的退步。除此之外,西方的雕塑则是侧重于表达人类的特征,力争表达人类的线条美,是一种人类“生”的观念,而我们中国的墓佣艺术虽然也是以描绘人类的外形为主,但是它则是以一种陪葬的物品出现的,因此墓佣是代表了“灭”的意味。所以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墓佣作为一种陪葬品,直接的影响了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对于人类雕塑的观念,单纯的成为了“陪葬代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墓葬中的十二生肖俑[J]. 四川文物. 2003(05) 22.

[2]赵超,魏秋萍. 试谈隋唐北方民间墓葬的建筑方式与形制演变[J].中原文物. 2016(06).45.

[3]杨永俭. 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6)09.

[4]马健. 浅谈独木棺墓葬整体切割搬运方式[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01)78.

[5]夏天.试析金代墓葬中的戏曲图像[J]. 南方文物. 2016(03)53.

[6]赵少军.试论凌河类型的石构墓葬[J]. 北方文物. 2017(01)42.

[7]陈达生,杨钦章. 伊斯兰教墓葬挡垛石[J]. 海交史研究. 1988(02)61.

[8] 雨珩. 《益阳罗家嘴楚汉墓葬》简介[J]. 考古. 2017(02)83.

[9]郑万泉,连锐.略论四川明代品官墓葬[J]. 四川文物. 2017(03)77.

[10]成文光. 焦作宋元墓葬装饰中的戏曲图像探讨[J]. 美术研究. 2017(04)29.

[11]许婷婷.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陶瓷人物俑分期及服饰艺术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1(04)45.

[12]宗旸.孙吴时期青瓷俑的分类与社会生活[J]. 南方文物. 2010(03)69.

[13]梁慕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地位[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101.

更多关于美术的论文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

qq:2604244082张编辑

手机:18810183632

网址:www.lwbaodian.com

上一篇: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下一篇:艺术类论文:17、18世纪沙龙展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