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锦锐论文网-专业期刊发表、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咨询QQ:2604244082,电话:18810183632张编辑

论文发表

当前您在:主页 > 论文范文 > 美术论文 > 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分类:美术论文 热度:

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摘要:本篇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指出早在文艺复兴的曙光来临之前,在中世纪中就已经发现了人,也已经意识到了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并已经唤起了寻找人的足迹的意识,而且最终也在绘画中找到了自己所找寻的成果,那就是关于供养人的绘画作品的出现。供养人一类作品的意义开启了基督世俗化的表现,开启了人类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思潮,笔者认为,在文艺复兴中对人的这一发现所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一种进一步肯定,一种深层次的延续与扩散。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关键词:中世纪 绘画 供养人 发现 现实 延续

一、中世纪绘画艺术的特点

“在古代世界的终止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初的迹象之间,有一千年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渡时代被称之为中世纪”。[1]这一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分裂与战争的时代。“对于热爱古代文化的拉斐尔的同时代的人和古典时代的人来说,中世纪艺术只不过是一种倒退,一种无理性的探索”。 [2]因此,中世纪又被称之为黑暗时期或者被称之为哥特式艺术,主要就是因为正是那些野蛮的哥特人所建立的一种艺术风貌。

作为贯穿这一历史发展长河之中的基督教无疑给中世纪艺术注入了神圣的血液,但是也扭转了艺术在希腊、罗马时期的轨迹。摒弃了对人性的颂扬、对自然的刻画与描绘,也排除了对统治者王权的歌颂与统治者的丰功伟绩的赞悦。取而代之的是对心灵上的引导,可以说这一变化与富有浪漫气息的希腊民族追求美的艺术的风格已经完全不同,也与富于现实意义的罗马民族创造的艺术大相径庭。

从早期作为对王权的反对者,以及封建统治者的极大打击对象,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以后,基督教才得以正式公开表现出来;由早期为了防止统治阶级的迫害在隐秘的地下甚至的坟墓之中进行秘密传播的薄弱群体到后期一度成为驾驭封建统治阶级的国教且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之中。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基督教在不断壮大。作为基督教的信仰的对象——耶稣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无所不在的神灵,在规劝与引导着人们追求善的因缘,并以此消除自身所具有的罪孽。

二、中世纪绘画中供养人题材形式解读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传统思想的一次洗礼。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一词最初所代表的意思是复活、再生的意思,意思就是再现古希腊罗马的光辉岁月以及辉煌灿烂的文化。一般人往往都认为是文艺复兴唤起了人性的复苏,唤起了人们沉睡千年的视觉,唤起了人们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激情,从而对长达数个世纪的基督艺术产生了质疑。文艺复兴首先由文学上兴起,其主要意义就是掀起了学习古典的文化与思潮,提倡的是古典时期注重人的价值与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突出表现在注重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价值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遥远过去的古典时期对人性平等的倡导与礼赞。正是在希腊相对民主的人文环境之下才创造出了令人不可企及的范本。因此在文艺复兴中对人的发现的意义也就尤为重大,也正如很多的史学家所认为:“正是因为文艺复兴发现了人,也正是因为文艺复兴使人能够认识周围的一切存在的意义”。

但是笔者认为,在文艺复兴中对人的这一发现所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一种进一步肯定以及对人的主动性的表现范畴的进一步延续与扩散,特别是在艺术中。事实上,早在文艺复兴的曙光来临之前,在中世纪的绘画领域中就已经悄然开始找寻在同时代下发展中所彰显出的新的思想与需求的表现,这一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在潜移默化的地滋生着,尽管这种表现较中世纪绘画中的惯用的绘画题材相比较是微弱的。但是也正是这些内在的动力促使了绘画发展的动力,那就是在中世纪绘画中对人的发现。发现意味着一种重新认识、思考;发现也意味着一种自我的重新审视。的确,在中世纪对人的发现是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思维,也已经意识到了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并已经唤起了寻找人的足迹的意识,而且最终也在绘画中找到了自己所找寻的成果,那就是关于供养人的绘画作品的出现。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绘画作品中的人而言,这一类作品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和气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相比较,意义也更为重大,对比也更为鲜明。

首先,就表现内容而言,这类作品的意义与其他中世纪宗教体裁形式的绘画作品不同。其他中世纪题材宗教题材的作品主要是以图解圣经典故为中心,目的在于向世人展示神灵的显现及其所创造出的种种奇迹。以便供人更好的对基督教、上帝抱以虔诚、信仰的态度并相信这种奇迹也随时会在自己身边显现,并指引着自己通达天国的彼岸,脱离尘世的污垢。与此相反,供养人一类作品的出现的意义则大相径庭,它是宗教融入生活的表现,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教义教规的图解,而更进一步地说明了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一种胜利了的宗教自其产生之初到现在在现在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及其该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并使人坚信基督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存在,因为基督已经与现实中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在发生着亲密的接触。

其次就表现形式而言,由于过多的注重对教义教规的图解,致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了大胆的省略与概括,并最终促使这类形式的绘画作品成了文字的另外一种表达,从而针对基督教传播过程中的特殊群体——不识字的大众,正如格雷戈里大教皇所说的:“文字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 [3]因此作为图解的绘画的重要性昭然若揭。这同时也给绘画设置了枷锁——绘画用来图解圣经题材或圣经故事,以实现对不同群体的同等传授,这也为基督教的传播与扩散提供了极佳的表现平台。

也正是由于过度注重人心的向导,使中世纪的人们忽略了对周围其他事物的观望,甚至也忽略了自身的感受。那时“人们是小心翼翼的朝圣者,心中装满对罪恶、死亡和审判的恐惧,走在世界的大路上,全然不知向周围看上一眼,或者说不知道生命是一种恩赐”。 [4]也使绘画脱离了现实性与世俗性的表达,对绘画的创作更是突出的表现在缺少情感性上。

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却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更为丰富地调动了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的想象力。由于对教义教规的图解没有固定的可参考准则,艺术家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想象来完成作品,在以图解为前提的要求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绘画的技术上的要求,事实上,在中世纪绘画技术的进步也的确微乎其微。只要能使人们能够看明白是关于基督在布道的内容就已经足够了。但是于此同时也使这些作品失去了现实性因素,脱离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得艺术表现注定是没有表现力的,也是注定要灭亡的。这一表现所传达给我们的除了基督在救赎人类的罪恶以外别无其他,因此在画面表现形式上的其他人物也就成了一个空无的存在,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载体,一个实现图解的完整性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因为基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救罪恶的人类。“我们是通过或超越这些图像来崇拜上帝和圣徒”。 [5]

很多关于美术的论文也指出:供养人成为艺术家将现实与神圣联系在一起的切入点。供养人一方面因为信封基督的虔诚而得到了人们的礼赞与颂扬,从而实现了与基督共同出现在画面中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供养人自身又由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强烈感染上了现实世俗生活得情感,具有了真实性与鲜活性。可以说,供养人这一形象的出现在绘画中的出现的意义就在于此。也正是在这双重的关系之中,人的作用凸显出来,基督故事对人类而言,也不再仅仅是通过圣经题材故事而表达,从而缺少了现实性,贴切感的因素。相反,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介入从而使这个故事显得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形象感,同时也没有失去教义表达的整体效果。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三、中世纪绘画中供养人题材内容解读

由于供养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对艺术家的创作而言,靠想象与经验已经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供养人所不允许的。如果这一时期的作品还保留在给人以图解的功能的话,对艺术家的创作来说似乎要求还是没有那么苛刻,但是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类作品的出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图解为主,而是具有了另外一种现实因素,那就是纪念意义,供养人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体,在画面中获得了一种像神的使徒与神一样的同等表现机会,这是人的一次极大地飞跃,较之以前相比,作为寓意性的人的一般属性而言,这一时期的人更加真实,富有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成为与神同等表现的圣徒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宗教对人们的心理的枷锁,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自我能动性的不断强化,正是这样才获得了这一作品的表现,这也为后期绘画的现实性打下了扎实的铺垫。

但是也正是在这供养人的身份之中隐含着另外一个深刻的寓意内涵,那就是这也是中世纪中对人的一次发现与新的审视。其意义与随后紧随而来的文艺复兴相比较具有更为重大的社会意义。供养人作品的意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相比较而言,虽然都尚未脱离宗教题材绘画的束缚,但是针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而言,似乎由于其更加具有了现实生活意味的表现,而使其逐渐脱离了中世纪绘画图解的主要功效,给人了所染指的也是一个充满着真实情感的现实艺术世界,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这里的原型所指代的已经不再是指在表现形象上的差别,而使指一种表现语言上的特性,就这些人物形象而言,是因为其更多了感染上了现实社会中的成分才得以使这些作品显得更加真实,可感。这一变化,显然缺少了中世纪绘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宁静与肃穆的表现虚幻宗教场景的表现。然而,文艺复兴中所取得的这一切成果,无疑是在中世纪供养人这一类作品的社会意义上的进一步延续,进一步丰富,进一步社会化、世俗化,从而逐渐脱离了宗教形式上的约束。这是由于供养人这一类作品的出现诱使艺术家开始面向生活,观察生活,也正是这一类作品的社会功能意义催生了绘画题材发展的另一个转变。

关于供养人形式的这一类作品的出现,与同时期其他绘画作品风格比较而言,在人物的刻画上、布局与构图上几乎没有显著地变化,都是属于同一时期绘画表现的范畴之列,都属于圣经意义题材的表现。但是就其绘画人物而言,所具有的意义却迥然相异。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没有进行细致的刻画,但是人们还是依然可见清楚的明白理解画面中的人物的线索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担当的角色。这些无疑是面画上锁不曾表现出来的,但是却又是人们所知晓的。其原因就是在这些人物在进入面画的同时,也已经把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载入画面,向世人开启了现实社会人物真实的一面,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相比较,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更为内在的一种先觉性的体现。

对艺术家来说,这种题材的艺术作品的出现不再是过去随意想象刻画出来的。他必须仔细观察至少是对人物的仔细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的表现,获得一种能够辨认的效果,这也决定了艺术家必须面对现实来进行创作。就这种创作观念的改变而言,对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创新,也是一种新的观念的出现,这一新的观念的出现在当时的意义我们不言而喻的。因为正是这种观念的出该才改变了后期绘画发展风格的变化,也进一步扩充了绘画表现的范畴,更发觉了艺术家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的所在。

艺术家面向生活、贴近生活的创作观念,是人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重要方式,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艺术氛围之下,才能够唤起人们沉睡的心灵,也正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发现自我的过程中,自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的态度也日趋明朗化,从而褪出自我罪恶的泥沼。

从供养人这一类作品的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供养人作品的意义开启了基督世俗化的表现,开启了人类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思潮,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当基督的光环隐退之后,对自我认识的潮流继之而来,掀起了对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与肯定,显现出更加蔚为壮观的画面。也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的理解产生更为深刻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在漫长的中世纪发展过程中,宗教与艺术发生地微妙的关系,艺术也不仅仅是为宗教服务的载体。因此绘画也不仅仅是用来图解教义、教规,还有其真实的一面,一种对人自身的表现的渴求。人在绘画中不再是仅仅为了更为清晰地表达教义、教规的辅助。而是以一种相对真实的形式出现,揭开了绘画表现真实生活的序幕,也揭开了一种新的绘画主题的行将出现。这是一种强有力的革新,针对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文艺复兴,注重人的价值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而言,在绘画中的这种革新似乎更有说服力表明,对人性的表达在绘画中已经开始酝酿并以一种新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2][法]雅尼克·杜郎.中世纪艺术[M].董强,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6页.

[3][5][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4.73,75页.关于美术的论文-中世纪绘画中的供养人题材的作品研究

更多关于美术的论文立刻咨询锦锐论文网:

qq:2604244082张编辑

手机:18810183632

网址:www.lwbaodian.com

上一篇:美术欣赏论文-探究图像视觉与观者心里情感之间的联系及其影响 下一篇:艺术论文范文:墓佣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研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